创新方案为中国心理健康保健带来积极影响

一项关注于中国同时患有心理疾病和心血管疾病患者,探寻针对该种类患者的综合保健方案与服务模式的研究日前获得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心理健康研究所(NIMH)的资助基金。这项国际多学科研究将以北京大学医学部乔治健康研究所正在进行的研究平台为基础,将致力于把孤立的临床实践转化为综合性实践,并为中国心理健康保健体系带来巨变。

因心理疾病产生的负担在中国和世界范围都在增加。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显示,目前心理疾病占据全球慢病负担的30%。在中国,患有不同程度心理疾病的总人数超过一百万。然而,即便在如北京、上海等的大城市中,能提供关于心理健康保健服务的医院也并不普遍。

以往研究已证明两种全球主要健康挑战—心理失常与慢性病(如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关联。根据WHO世界健康调查,这两种疾病的共病十分普遍,抑郁症在慢性病患者中要比没有慢性病的患者常见的多。

“关于心血管疾病或是抑郁症的有效的循证管理方法已分别开展,但在中国关于两种疾病共病患者的综合治疗仍然不足。”武阳丰教授说。“这项研究旨在评估抑郁症和心血管疾病的综合管理方案在中国的农村地区是否可行、有效且经济,以及是否有利于健康状况的改善。”

对于中国的医疗保健服务来说,本研究提出了许多全新的方案,尤其对于那些缺乏接受过良好训练的心理健康专家等资源受限的医院。研究的创新理念包括为心脏血管科招募一名能够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一种严重威胁生命的心血管疾病)与抑郁症共病患者进行筛查、诊断并提供治疗的护士。通过互联网,在远程心理健康专家的帮助下,这种“人员重构”的方案利用现有资源,为健康保健事业带来最大积极影响。

急性冠脉综合症临床路径研究三期(CPACS-3)在中国大陆共入组104家医院及超过20000名患者。新研究将以CPACS-3的现有框架作为主要平台,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研究效率,还能充分利用与医院已建立的合作关系,更好地融入到中国的医疗保健体系中来。

这项研究展现了强大的本地与国际合作,来自中国乔治健康研究所、澳大利亚乔治健康研究所、印度乔治健康研究所、以及北京大学心理健康研究所、中国卫计委和杜克大学的研究人员与学者共同努力推动研究的进展。武教授表示,我们相信这种创新、灵活且可持续的管理模式将能够广泛应用于针对各种慢性病治疗中,无论是冠状动脉疾病、脑血管病、糖尿病或癌症。

本文中提及的研究项目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心理健康研究所资助,资金编号为R01MH100332。本文内容谨代表作者观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对本文内容不负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