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天气增加脑卒中风险

一项由乔治全球健康研究院所开展的研究表明,寒冷天气会增加脑出血(ICH)--这种最致命脑卒中发病形式的风险。

研究对2008-2012年间全球1997名(其中1191名来自中国)ICH患者进行调查,发现约80%的脑卒中发生在20摄氏度以下的环境中。研究人员同时还发现,ICH更易发生在人体暴露于寒冷天气的2-3小时内。 

该研究是世界上第一个将逐时气温与ICH相关联起来的研究,其结果发布于PLOS One。

以往的研究已对低气温可能使血管变窄、增加血压从而引发ICH进行了假设。乔治全球健康研究院开展的研究为血压增高可能是导致ICH的潜在因素提供了证据。

患者数据来自于乔治全球健康研究院的研究INTERACT2,该研究揭示了治疗ICH的新方法,即对脑出血患者采取强化降压措施(<140 mm Hg)能够降低致残风险,并将患者康复几率提高20%。

INTERACT2研究主要负责人Craig Anderson教授说:“脑出血是一种十分危急的疾病,特别是对于生活在北半球、经受严酷寒冬的人群来说。低气温会增加这些地区中那些血压偏高,但受治疗和生活方式因素约束而控制情况不好的人群罹患脑卒中的风险。”

其他主要研究发现

  • 与20摄氏度(最理想温度)ICH的发病概率相比,当温度降低至10摄氏度时ICH的概率增加137%;
  • 在零摄氏度,ICH发病概率增加192%;零下10摄氏度则攀升至313%;零下20摄氏度为576%。

患者数据收自于来自包括英国、澳大利亚、南美、印度、巴基斯坦、美国和中国在内的21个国家144所医院。在中国,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在内总共有16个城市的项目点参与此研究。

文章主要作者、乔治全球健康研究院郑丹妮表示:“ICH是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严重疾病。仅2010年单年全球就新增530万ICH事件以及超过300万因ICH死亡的事件。根据《全球疾病负担2010》显示,中国脑出血年龄标化(将人口老龄化考虑在内)死亡率全球最高。”

参与研究的16个城市中,很多来自于中国北方城市,如长春、北京、唐山、石家庄等这些冬季气温常在零度以下的地方。

郑丹妮说:“中国中东部地区如南京和长沙,也经常会经受冷冬。比如今年冬天几次强寒潮侵袭中国大部分地区,让全国的气温大幅下降。”

“研究结果揭示了公共卫生干预的潜在需求与机会,比如寒冷地区安装中央供暖系统、提高公共意识、对高危人群提供建议与警示等,我们希望我们的研究可以为ICH的预防工作做出贡献。”

关于脑卒中的事实与数据

  • 全世界每年1700万人罹患脑卒中(世界卫生组织数据)
  • 在中国,脑卒中每年导致约160万人死亡,超过心脏病致死率,成为中国头号致死致残原因。
  • 脑出血是所有脑卒中发病形式中最凶险的一种。
  • 中国每年新增250万例脑卒中事件,以及750万遭受脑卒中的生还者。
  • 中国东北地区脑卒中发病率最高(每年每十万人中有486人),而中国南方地区气发病率相对很低(每年每十万人中有136人),男女比例为1.3-1.5:1。

关于作者

郑丹妮是乔治全球健康研究院和悉尼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在读博士生。她的研究关注点为脑卒中预防与管理相关的临床试验和流行病学研究。

Craig Anderson教授是乔治全球健康研究院神经病学与精神健康部门的主管、悉尼大学悉尼医学院脑卒中医学与临床神经科学教授,以及阿尔弗雷德王子医院神经科学所教授。

研究结果全文可在此链接获取:

http://journals.plos.org/plosone/article?id=10.1371/journal.pone.0149040